中新社北京5月9日電 題:中國的改革,世界的機遇
  中新社記者 石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布魯日歐洲學院演講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援引這一古語來介紹中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習近平同時指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將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推動力量,而且將為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所指的“發展機遇”,可從以下兩個維度來理解:得益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經濟發展將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動力;中國式發展道路更將為世界提供啟示——唯有堅持獨立自主的高度自覺與定力,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向在座的歐洲政要再度闡釋了“中國夢”,並重申了中國“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13億人口的大國快速步入現代化,這對於世界發展的機遇不可謂不巨。而中國正在進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無疑將確保這一前景更快更好實現。
  具體而言,中國正在大力推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望進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從而釋放市場活力,為世界經濟持續複蘇提供動力。而在全球實體經濟面臨“融資難”的背景下,中國官方致力於簡化企業對外投資的流程、下放審批權限,料將鼓勵更多企業“走出去”,從而推動全球實體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新一屆政府致力於建設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並探索實施“負面清單”等管理模式,這一系列改革措施致力於構建與各國合作發展的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贏得了外界的積極評價。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訪問歐洲期間,習近平主席再次對世界表明瞭中國堅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的堅定意志。中國改革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就,也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
  “冷戰”結束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與制度模式一度被一些國家和地區奉為圭臬,但盲目照搬卻造成了一個個“欲速不達”的負面案例。近年來,發生在利比亞、埃及、烏克蘭等多國的亂局一再表明,在國家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這個根本性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無出路可言,而且終將傷及自身,痛失發展機遇。
  有鑒於此,中國立足於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可為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提供參照。英國《經濟學家》雜誌不久前刊文指出,中國有能力處理國家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困擾西方國家數十年,例如,中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數億農民享受養老保險——這要比美國公共養老保險體系的總人口多得多。
  與此同時,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亦註重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學習消化國際通行規則,這一交流互鑒的心態集中體現在上海自貿區等新一屆政府適應新形勢的一系列改革探索,這種“蹄急而步穩”的務實態度不僅有利於中國改革的穩步推進,更為國際社會探索發展道路與制度模式提供了鏡鑒。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堅持“不盲從”的中國業已取得讓世人矚目的成就,而借重新一輪的全方位改革,中國回饋給世界的,將是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機遇。(完)  (原標題:評論:中國的改革,世界的機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eeobx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